农民焚烧秸秆被拘,治霾怎能避重就轻?
2016-11-30 15:54:54 点击:
秸秆回收:企业“没钱赚”农民“嫌麻烦”
有的农民“顶风烧秆”是为了省事。不烧就种不了玉米,因为秸秆处理起来,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子女们又都在外打工,秋收也回不来。
目前,享受着国家补贴的秸秆回收行业,面临着“收购秸秆成本过高”、“收益太少”的困局;而对农民来说,则是“没有赚头”的尴尬。“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秋收时宁愿一把火烧掉,也不愿费心费力地收集秸秆。
“焚烧秸秆致雾霾”命题成立吗?
“焚烧秸秆致雾霾”诸如此类解释,给人们的认知就是在推卸责任,避重就轻。关于雾霾的成因,公众的刻板印象是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而不是焚烧秸秆。因为即其他不存在秸秆焚烧现象的季节,好像也没见空气质量好到哪里去。
“焚烧秸秆致雾霾”的命题要想成立,恐怕绕不开连接行为和现象的这个“致”,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换句话说,关于雾霾的成因,在众多的原因当中,焚烧秸秆固然不可忽视,但其到底又占到了多大的比例?
无论是禁止焚烧秸秆,还是汽车限行,都是让公众承担治霾责任。这类措施,地方政府干起来,雷厉风行。相形之下,地方政府对企业则要“温情”许多。如果地方政府在面临实际的考核压力时,对企业的温情也是说散就散。
成本分摊是治理雾霾的关键。在中国的分摊格局中,最弱势的是农民,次弱势的是普通车主,比较强势的是企业,最强势的是地方政府。这种格局,不知道治好雾霾需要多少年。
德州群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种垃圾压缩、分选设备,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
- 上一篇:治理空气污染,这道难题该如何破解? 2016/11/30
- 下一篇:无愧时代,不负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综述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