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垃圾处理,主烧?反烧?还是主和?

2018-03-28 08:26:06      点击:

 

垃圾焚烧发电,自从诞生,争议不断!主烧派,反烧派,口水仗天天打,愈打愈烈。主烧派说,垃圾就是垃圾,一把火烧掉,还能发电,是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反烧派说,垃圾是资源,是放错地方的宝贝,一把火烧掉太可惜。

    主和派认为,主烧派有对的一面,那就是有的垃圾不烧还真的不行,比如破衣物、破鞋、烂木头、树枝、门帘草席破麻袋、破被子、卫生纸、卫生巾等高热值可燃物,不烧,似乎还真的没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而混合垃圾焚烧,似乎也不怎么科学,比如高含水量的有机物类垃圾焚烧,一是运行成本增加,二是能源浪费严重,比如要烧掉一个烂西瓜要耗费多少热能?比如把砖头、水泥块、玻璃、铁磁物等无机物类垃圾烧到一千多度,又要浪费多少热能?比如电池、管灯、塑料类垃圾,焚烧后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有害气体?而把这些有害气体处理的达到国家标准排放,又需要多少运行成本?更不要说是达到欧盟标准了。恰恰是这些垃圾分类出来以后,就地就可以资源化利用,既降低了运行成本,又增加了资源化收入,可谓一举二得。若不是如此,如果真的是混合垃圾焚烧是万能的,是绿色能源,那么,第一,政府也不必支付高额的处理费,国家电网也不用支付高达每度电0.65元的并网补贴,让它的并网补贴和水电或火电持平即可。第二,习主席和李总理也不用强调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应该号召全国人民多产生垃圾,多用垃圾发电,把有限的煤炭资源、石油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2016年12月21日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4个字,再度被全国人民关注。

    2017年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通知国办发〔2017〕26号),方案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以上政策似乎为反烧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反烧派的部分观点是符合国家政策的,比如先分类,再资源化。但是资源化不能理想化,不是所有垃圾都可以出产品的,要立足中国现状,认真分析一下中国的垃圾成分,有的垃圾不焚烧也是不行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只能是少烧,而不是不烧,尤其是上述提到的可燃物类垃圾,特别是卫生纸、卫生巾类垃圾,此类垃圾不焚烧,又该如何处理?更何况此类垃圾热值高达2000-3500大卡,比原生混合垃圾的热值高出3-4倍。

    所以,中国的垃圾处理应该走一条“主烧派+反烧派=主和派”道路(分类+焚烧发电),应该说这是中国垃圾处理事业的必然方向,毕竟国外最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也是建立在严格分类基础上的焚烧发电。

    以日处理1000吨的垃圾处理项目为例,混合垃圾焚烧发电和分类+焚烧发电总投资一样(混合垃圾焚烧发电需2台焚烧炉,分类+焚烧发电,需一台焚烧炉,多了前分选系统,少了一台焚烧炉),大约都是5亿左右。垃圾成分按全国大约平均值:有机物50%,可燃物30%(热值2000-3000大卡),无机物5%,塑料10%,铁磁物0.5%,炉灰沙土其它类垃圾4.5%,平均热值600-800大卡。具体比较如下:

    1、混合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尾气总排放是(假定为1000立方/天),那么,分类+焚烧发电的总排放一定是300立方/天(进焚烧炉的只有30%),环保效益十分明显;

    2、混合垃圾焚烧发电的净收入为:当地政府给的处理费+国家电网给的并网补贴-吨运营成本=净利润。如按处理费按每吨50元,原生混合垃圾吨垃圾发电300度,并网补贴每度0.65元,处理成本每吨100元计算:

    混合垃圾焚烧发电的净收入为:1000吨X50元(5万)+1000吨X300度X0.65元(19.4万)-1000吨X100元(10万)=14.4万元

    分选+焚烧发电的净收入为:当地政府给的处理费+国家电网给的并网补贴+资源化产品收入-吨运营成本=净收入。其中分类后的高热值可燃物的发电量为吨垃圾1000度;分类后其它垃圾的运营成本最多不会超过吨垃圾50元;资源化产品收入为:有机肥+塑料+铁磁物+建材-吨处理成本=净收入。根据垃圾成分分析,可得:250吨有机肥X400元+100吨塑料X500元+5吨铁磁物X1000元+10万块标砖X0.5元-700吨X50元=17万元(有机肥价格执行江苏省有机肥补贴政策,其余按市场最低价估算)。据此计算,那么分类+焚烧发电的净收入为:1000吨X50元(5万)+300吨X1000度X0.65元(19.4万)+资源化产品收入17万-300吨X100元(3万)=37.4万元。

    分类+焚烧发电与混合垃圾焚烧发电的净收入差为:37.4万元-14.4万元=23万元,也就是说,分类+焚烧发电比混合垃圾焚烧发电每天多收入23万元,经济效益比较非常明显。

    3、为社会安排就业比较,混合垃圾焚烧安排就业100人,亿元投资就业率仅仅20人;分类+焚烧发电最少安排就业300人,亿元投资就业率为60人。

    由此可见,垃圾处理并不在于主烧还是反烧,而在于主和,分类才是关键!然而单纯的依靠政策强制或居民自觉,怕是又要劳民伤财了,毕竟环保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所以,大力发展机械化分选技术,应该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谁占领了垃圾分选技术 的制高点,谁将占领整个垃圾处理市场!

 

文章来源于:德州群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