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垃圾转运站选址建设困局
垃圾转运站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配套公共设施,但选址困难几乎成为城市通病。如何破解垃圾转运站建设困局,令人深思。
坚持科学选址固然重要,但如何缩短市民对垃圾转运站的“心理距离”,同样不容忽视。要赢得市民支持,首先要改变他们固有印象。一直以来,垃圾转运站就是“脏、乱、臭”的代名词。然而在不少地方并非如此。据相关报道显示,在成都、深圳、惠州一些城市,都正在逐步升级改造或兴建园林式环保垃圾站,并且在站内种树栽花,美化绿化环境,建筑外观设计上融入当地文化元素,让垃圾站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在视角上较少负面影响;逐步淘汰老旧的三轮垃圾运送车,防止运输过程跑、漏、冒,杜绝二次污染,让垃圾车可以走得更远;对升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日常管理,确保站内及周边不臭、不乱、不脏。诸如此类的举措获得周边市民点赞。
其次,坚持科学选址不仅要合规,也要可能范围内尽量做到“合情”。比如,在垃圾站选址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问题上,实际距离可以比规定距离更远一些。事实上,实际距离与居民区越远,市民就越容易接受。此外,选址既要完全满足规范的间距要求,也应尽量避免设在邻近学校、商场、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和其他人流密集区域。这样也更加容易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在相关部门在细节处理上还可以更完善一些。比如事先做好规划工作,在开发商推销楼盘时就应该清晰标注好垃圾转运站的具体位置。而对于历史遗留问题,选址时事先也充分征集附近居民的意见;公示环节时,更应该在专业公示图配上更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让市民一目了然。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应不断提高日常管理的水平。比如,通过合理撤并,逐步淘汰旧站,积极开展绿色站所竞赛,让垃圾站变成便民利民的“清洁站”“环保站”;通过提高环卫工人待遇、实施奖惩激励机制,提高环节工人的积极性等等。
- 上一篇: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堆积管理制度 2018/3/16
- 下一篇:垃圾转运站作业周期与相应的保养 2018/3/15